超群工艺
传统的官窑制瓷据说有七十二道工序,而且强调手工操作。汉光瓷不但继承传统的手工操作,而且把每一道工序作专题研究,充分发挥人的潜能,并借助现代精密仪器、工具,来提升传统的手工作业,把传统的陶瓷工艺流程更加严格化、规范化、科学化。原料吨里取斤,坯重精确到克。其高温釉下彩工艺在传统的基础上大胆革新,成为汉光瓷的一大亮点,变传统的两烧制为三烧制,改釉中为真正的釉下,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。
原创精神
固守前人,模仿他人,最终是没有出路的。汉光瓷摒弃雷同因袭,发扬原创精神,始终坚持 “不仿古、不类同”。借天地寰宇制型,择世间万物饰器,以现代艺术的国际视野,将科学精神与现代美学理念相结合,以雅俗共赏为审美追求,形成了独具魅力的艺术风格,人们称其为“超越陶瓷之美”。
精选原料,吨里取斤
陶瓷的主要原料是高岭土,中国拥有资源优势,但无序开采导致泥沙俱下,良莠不分。汉光瓷选用的原料,是储量极少的原矿,是不可再生的珍贵的原材料。汉光瓷所选的几种主要原料,都分布在湖南、广西、福建、江西、云南等不同省份的偏僻山区,靠深挖矿井,地下开采,且大部分原料只能作普通瓷器,可用的在一吨矿中只能挑出一、两公斤。然后再经人工精选,每一种矿都须手工砸开,剔除其中的铁质、云母、杂泥、矿沙等。最后在无尘车间操作,粉碎至通过“万孔筛”筛选,精加工成超细粉体材料。普通瓷泥仅320目,汉光瓷要求在900目以上,经过矿选、复选、精选、研磨、除铁等十多道工序,再通过化浆、脱水、练泥、陈腐,成为可用的瓷泥。2002年,汉光陶瓷高纯超细粉体材料成为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。
造 型
中国陶瓷造型丰富,有几千文化底蕴,底足、嘴、把、颈、肩、腹、口圈等似乎成为陶瓷造型必要元素,也似乎穷尽了各种可能,以至后来仿效者落入窠臼,不敢突破程式化的规律。陶瓷造型所具有的审美特征,主要是指形式美,其表现形式主要在于自身的形状结构和细部处理,当然还有诸如功能效用(实用的、陈设的)及材料艺术等。
3汉光瓷结合工艺材料和工艺技术特点进行构思,用现代造型设计理念和方法,以圆和球为审美理念,或底足虚化,或口圈内卷,经圆的曲线运动,瓷胎的厚薄变化全藏在内壁,整个外形就是一根贯通的、灵动的弧线,是一个变幻着的圆。汉光瓷造型,大多为蛋形、类蛋形或椭圆形。大者地球、星系、宇宙,小至生物、细胞;圆也是尤具生命意义的形态,蕴涵着团结、包容、和谐、生生不息的时代特征,寄寓着他们热爱自然、热爱生命的人文情感,形成了平衡匀称、简洁流畅、饱满大气的特色。有人认为汉光瓷的造型近乎单一,恰恰是因为这一单纯的美,而形成了汉光瓷的造型特色。
装 饰
历史悠久的中国陶瓷,装饰题材何至成千上万,人物、花鸟、山水、飞禽走兽、神话故事、日月星辰等等,可谓洋洋大观,包罗万象,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厚重,博大精深。
而时至当代,陶瓷装饰陷入一种误区,或是装饰与陶瓷造型、材质没有关系,为装饰而装饰;或是把瓷器当纸来绘画;更有甚者,干脆在瓷上画油画。汉光瓷的装饰则还瓷器装饰本来面目,无论是题材、构图,还是色彩、技法,都根据器物的材质、造型来构思,使之布局合理,相得益彰。大处整体完美,细节精致入微,有较强的装饰意味和整体协调关系。追求经典,自成一格,生动而形象地营造出相应的耐人回味的物境、情境和意境。汉光瓷高难度高温釉下彩装饰,突破了传统釉下彩的色系局限,大大拓宽了高温颜色的使用范围,从而使汉光瓷色彩更加变化无穷,形成淡装素裹、清新典雅的装饰风格。
艺术形式与美学效果
艺术形式:瓷器艺术是一门独立的造型艺术,应该发挥瓷器本身特有的艺术语言。瓷石在火焰中进行神奇的变化,获得最终的肯定,升华为富有生命力的作品,有着其它造型艺术无可替代、不可比拟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。
汉光瓷强调美的形式:节奏、韵律、夸张、概括,装饰意味中带写实,写实中求归纳、统一,追求和谐的、雅致的美感。汉光瓷,无论是艺术品还是实用品,首先强调的是视觉效果,给人以美的享受。造型呈现出单纯光洁、工整匀称、简洁流畅、饱满大气的立体美感。装饰色调柔和、淡雅、层次丰富,给人以向上的、繁荣的、茂盛的健康之美。为人们提供一种高质量、高格调生活享受的可能。
美学效果:汉光瓷的造型、装饰与材质,三者珠联璧合,相得益彰,汉光瓷的作品往往一身素妆,扫除腻粉,褪却彩衣,尽显天生丽质,展现风韵神骨,人们观赏之油然而生“淡扫蛾眉朝至尊”的赞叹。汉光瓷强调结构完整,主题突出,虚实相间,连贯融通,并且立体画面的每一个部分都力求完美,从任何角度立体观赏,每个角度都构图完美,甚至不需题字、印章来补空。根本区别于平面绘画,充分发挥了瓷器立体的优势,生动而形象地营造出耐人寻味的美学效果。
汉光瓷“不仅有着美丽的外表的形,而且散发着透明发亮的内在的光芒”,从而体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、时代特征和人文特点。日本东京艺术大学前校长宫田亮平先生由衷评价道:“汉光瓷的艺术形式是中国的,又是新的,艺术语言是世界的。”